在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中的几个问题
很早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某些方面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其中,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间有着显著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学习差生,在学习物理中,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恐惧心理。中学课程中最怕的就是物理。特别对于女同学来说,物理是听听还懂,看看也懂,考考更差的一门功课。物理教师“说一套,做一套”,无论上课如何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面对物理题却感到有力无处使,不知如何是好。久而久之,在学生还没有接触物理之前,在学校大环境中已经形成了物理难学的氛围,学生是带着恐惧感,硬着头皮来学习物理的。所以,对学习物理没有兴趣或学习兴趣不大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学生对学习物理没有兴趣,问题的关健在哪里呢?就好象观众不喜欢某部电影,不能怪观众没有文化修养,没有欣赏水准,只能怪电影拍得差劲。同样道理,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责任不在学生,而在物理课程本身的设置上,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教师身上。有部分教师过多的指责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自制性,却忽略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教师的影响力,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在学习成绩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教师对学生的认同
每一届新生入学,教师都会对所教学生进行评估,对于普通中学来说,学生的素质与重点中学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教师往往抱怨学生素质差,难教,非常羡慕重点中学的生源。此时,教师的心态往往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上,对学生怀有排斥的心理;特别是对于学习差生,已经在担心会考是否能通过,对于高考更上一层楼会抱有希望。以如此心态去教学,二年下来结果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换一种心态,不是排斥,而是认同,接受现实并且努力去改变现实。对于能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业的失败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激发其非智力因素,是能够取得学业成功的。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是能够认同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教育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上为他们排扰解难。只有认同了学生,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语言上积极影响学生,激发其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学业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教师期望是否恰当
教师期望的概念指两个方面:对学生的期望与对自己工作的期望。前者可以表达为“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直觉感受来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后者可以表达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预期,对自己教学能力及教学结果的判断,故也称为‘教师自我效能’或‘教学自我效果’,这种认识源自美国兰德公司的教育改革评鉴方案的报告(1976,1977年),评鉴结果指出,教师自我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存在相关性,直接源于课堂教学中自我预言效应的发现。”由于不同的期望,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而教师的行为使每个学生认识对教师期望他有什么行为,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概念,行为动机和愿望水平。教师期望是否恰当,对学生学业成功影响很大。教师期望过低,认为只要会考通过就行了,在课堂教学上缺乏激情,学生也会受其感染,对学习物理缺乏信心,学习成绩必将下降。也有一些教师,期望值过高,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量,在尚未掌握已学的知识时就要硬着头皮去学新的知识;他们往往在无力完成数量较多,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对要面对数量更多,难度更更大的练习。在这种情况下,哪来的兴趣,更多的是厌烦和恐惧。所以,对一名物理教师来说,选择恰当的期望值,正确对待学生和自己,使自己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好高骛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淡利明志,不好大喜功,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养学生为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确定恰当的期望值。
三、 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对认同以及期望值是否恰当,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一名物理教师为说是一极其重要的课题。当前,僵的中小学生在逐步推行素质教育,原先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正在发生变化。应试教育重知识的教学而轻视能力的培养,重科学理论的传授而轻视情感方面的培养。由于师生的目标在于考试的成绩,教学的内容注重物理科学的理论和结论,至于探索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情感,人类探索科学的历史都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试教学重教轻学的现实也是十分严重地。教师比较注重的是讲授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要学生适应教师的讲课,它是以知识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参与者,更有一部分是旁观者。而教师是总导演、总设计师义们的教师把让所有学生学会物理书的全部内容视为是理想的,然而,这既无可行的教学计划,又无实施这一计划的教师,况且既令有什么魔法实现了这一理想,学生也会由于“不同于我所求的教育”而引起不满。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本身就是分崩离析的,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知识结构,造成学生间很大的差异,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为全体学生所接受。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积极探讨新颖的课堂模式。近几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新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产生了大量的教学软件。但是,这些新颖的课堂模式,只是改变了它的形式,仍然是面向黑板排座的课桌布局和俨然居高临下的讲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并不是通过发育形式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如果能,也是短暂的、表面的,它不能持久地保持下去。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学习成绩,应从本质上,从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上转变观念。素质教育不是口号,更不能流于形式。有些学校,误码认为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就是素质教育,有的甚至肤浅地认为只要是考试就是应教育,不考试就是素质教育。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开设了许许多多的选修课,学生又要学美术,又要学音乐,还有什么欣赏课等等,反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名为素质教育,实为理想教育,想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过去我们一直为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新颖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地学习,通过课堂教学,掌握如何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信心。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应让学生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及其观点的产生背景,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在探索真理的艰难。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并不象传说中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抛下不同质量的两个铁球就行的,而是通过巧妙的推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及合理外推来完成的。告诉学生伽利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开创了科学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了正确的研究方法,物理学才得到了发展。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时,又涉及到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描述。此时,学生一听到亚里士多德就会嘲笑起来,有一些看不起他。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就应该提醒学生,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年代及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和研究物理的方法都是非常落后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当时没有认识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我们应该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部分,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我们在接受前人的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知识有适用性,反对盲目崇拜,就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物理学家,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认为宇宙是不变的,设了宇宙常量。我们的学生应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勇于探索,勇于打破前人的经验,发现自然科学的奥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指导者,应着眼于科学的方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应从封闭的课堂教学扩大到以社会为对象的教学,教室外广泛的学习者网络的组织,教师以外成人的介入等等,把课堂教学从单一的制度化背景下置换成多元的背景,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用时,才能产生极大地兴趣,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练习和考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诮承担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因为其局限性,往往会迷失方向,误入岐途。这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明确求知的内容和掌握求识的方法。学生要学好物理,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应通过做哪些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能力呢?对于学生来说是盲目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而我们有些学校,有些教师只知保证学习时间,不知减轻学生负担,只知给学生层层加码,不愿在教科研上多下功夫。每每把责任推到要应付高考身上。其实,一年一度的高考并没有错,它保证公平竞争,保证了人才的选择,错在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高考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用简单、易行的题海战术,放弃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更复杂、更高境界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这对我们全体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学生该做哪些方面的习题,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时,必须明确这些题做了以后在培养学生能力,掌握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上能起哪些作用,这些习题是否适合你所教学生的知识程度,学生能否通过思考、讨论把练习做出来。否则只能浪费时间和精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应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使学生时时刻刻有成功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才会对物理发生兴趣,才能把物理学好。
练习是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考试是检验掌握物理知识程度的一种方法,也是公正选择人才的较好的方式。因此,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考试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但是,学生为什么对考试没有好感,谈考色变呢?我们总认为考试是检查学生哪些知识没有掌握,为什么不是检查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呢?考试的成绩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影响。试想一个物理考试从不及格的学生,谈什么兴趣,对物理有什么好感,学生经常想,为什么我知道的知识不考,总考一些我不知道的。所以,平时检测考试的例题是很有讲究的。
应该承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会考和高考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无法回避的,我们平时的教学要求往往不由自主地与两考联系起来,但我们平时的检测试卷与两考又有多大的相关性呢?每次物理考试下来,分数总是惨不忍睹,红的比蓝的多。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98年高考成绩颂后,我所教一个班中90分以上的学生有32人,但是在一年来高考复习的各次考试中90分以上的学生总只有十来个人,与高考成绩相距甚远,只有一次98年高考说明中的样卷测试情况与高考成绩非常吻合。我们作教师的总认为平时要求高一些,高考才能出好成绩,而忽略了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总是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业的成功。当他获得满意的分数时,对他的学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激励,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把考试做为一种手段,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手段,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努力转化为分数,让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喜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