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形式与内容的改革
——中考语文改革评述之四
中考作文与中考阅读一样,是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具体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以上精神,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作了较大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 形式多样,不限文体为主
作文命题,传统的方式有:全命题、半命题、命题加提示和材料作文。作文命题形式的改革,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但是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即作文写作不限文体,也就是教育部文件所规定的“淡化文体”。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1.以“宽容”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与要求:①题目“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与追究”的意思。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例2.以“战胜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补足题目中缺少的内容。可以填“自己的弱点”“自身的软弱”“骄傲””自卑”……可填“敌人”“对手”“贫困”“饥饿”“困难”“邪恶”“灾难”……也可以填“谣言的攻击”“世俗的歧视”……②文体不限,亦可写诗歌和小说等,③要有真情实感。④600字以上。
例3.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浯,叫“条条大路通罗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句子。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请你以“路”为题材.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例4.阅读下文,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机会的定义
一位教营销学的老师问他的学生:“什么叫机会?”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机会就是你碰到了,别人碰不到的那种特别的运气”,有的说“机会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关照”,还有的说“机会就是你平时经营的种种关系”。老师不置可否,只是绐学生讲了他出国考察时了解到的一件事情。
泰国许多地方盛产椰子,而椰树高达十几米,且树千光滑没有枝丫,采摘椰子难度非常大,每年摘椰子都要出一些安全事故:一位高中毕业的椰农设立了一个驯猴学校,主要是洲练猴子采摘椰子的技术。然后把这些训练有素的猴子卖给那些园上或者是想以出租猴子为业的农民,因为猴子摘椰子的工效比人高了三四倍,结果,他训练的猴子供不应求,短短几年,这位农民就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
老师接着讲述丁自己的见解,他说:“那个泰国农民如果不了解椰农摘椰子的艰辛,没有一双善于寻找的眼睛,机会永远也不会来到他的面前。”
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得超过600。
例5.读李白《早发白帝城》及相关资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李白因水王璘案遭贬,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忽遇大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速返金陵。诗中寓情于景,流露出了作者重获自由的欢快心情。
亲爱的同学,当你在中考试卷上重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是否仍为作者欢快的心情和笔下的美景而深深感动呢?现在,假若时间已经倒流,假若你就是当时的李白,请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以上所选五例,前三例为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半命题和命题加提示的作文;后两例为材料作文,但又有区别,例4为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观点作文,例5选自2002年在全国首开语文中考开卷考试先例的湖北省宜昌市题,本题要求考生改换角色(就是当时的李白),根据诗歌提供的意境和诗歌的背景材料进行写作。较之前三例,这两例有明显的特点,例4材料富有时代特色,且要求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体现了中考作文的改革思路;例5命题者的意图十分明显:一是结合了考生参加考试的实际,鼓励考生以愉快的心情参加考试;二是考查考生运用所给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也称得上是新思路,新角度。
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所选五例全为不限文体作文。这样,有利于考生答题,给了考生自由发挥尽情写作的空间。我们所选只有五例,不过从笔者所看到的2002年63套中考语文试题中,不限文体的作文竟有54题。当然,并不是说不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即使不限文体的文章,学生也会写出文体。这样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自主选择,从而写出 新颖而有个性的文章。
二、设定范围,多为话题作文
如果说,“不限文体”是对作文写作体裁的要求,那么,话题作文应属于作文选材的范围。近两年,出现了话题作文,特别是2002年,这一作文形式更为普遍。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设定一个话题,考生可以根据话题内容进行自由写作。一般来说,话题范围比较广,只要作文在此范围之内,无论写成什么文体、选择什么材料都是可以的。比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是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进行写作,考生的文体多样,有记叙,有议论;选材多样,有现实,有科幻;表达方式多样,有平实客观的描述,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因此,话题作文也不限文体,这一点与我们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有相同优越性,符合教育部关于作文命题文件精神,因此,近年来的中考作文跟高考作文一样,话题作文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写作个性、进行创新写作的条件,从而也有效地指导著作文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例6.书可医治愚昧,书可使人聪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寄托着长辈的期冀,书演示着人成长的途径;书折射着老师、同学的情谊和我们的喜怒哀乐……
请以“书”或“读书”为话题,写—篇600字以上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例7.事物被悔恨征服,离正确就不远了;挫折被毅力征服,离成功就迫近了;狭隘被豁达征服,胸襟就宽阔了;狂热被冷静征服,理智便成熟了……而这一切的征服,首先源于对自己的征服。所以,只有征服了自己,才能征服生活中的一切不幸。
请以“征服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根据材料的提示,围绕话题可以叙说征服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情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③字数要求在600~800之间。
例8.树,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有形的树,无形的树。有人栽树.有人毁树。人们为树而礼赞,又为树而叹息。树,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树,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树,会有说不完的话语,会有自由飞翔的遐思……
请以“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记叙,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例9.山路、水路,大路、小路,直路、弯路,现实的路、人生的路……请以“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以上四例,例6和例7的提示都是很有哲理的话语,也指出了文章写作的范围,作为学生,与书有关的故事、对书的思考是很多的,想写哪个方面都是可以的;例7要求写“征服自己”的内容,学生正是成长时期,避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经常进行反思探讨,从而
改正错误,健康成长。例8、例9的“树”和“路”是含义比较丰富的事物,提示指出既可以写真实的的“树”和“路”,也可以写“树”和“路”所比喻的事物。其实,说明白点,话题作文与范围作文、提示作文没有明显的区别,以上四例又都可以称作提示作文,后两例又是范围作文。看来,我们也应该来一个“淡化文体”,少研究名称,多在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素质上下功夫才是。
三、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一是指作文题目明白、浅显,让人一看就清楚选材的范围、表达的内容和写作的要求;二是指要求写作的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前面列举的9例作文题,应该说都符合这一要求,而且也傲到了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以2001年的中考作文为例,要求写作的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展现个性
例10.“欣赏自己”就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快乐,充满希望。有人说,一个不懂得自己的人是很难快乐的,只会使自己陷入自卑的泥潭,只有充满希望的心才能扬帆起航。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以“欣赏自己”为内容范围,或叙或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例11.以“其实,我真的挺棒”为题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
例12.我们这些少男少女
例13.我的另一片天地
提示: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之外,还有各种各样自己的“天地”,请把你那另一片天地展示给大家。
例14.朱熹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果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特色,无力发出独有的芳香,那么,它还能立身于烂漫春光之中吗?
你具有些什么特长?这些特长曾经为你取得成功发挥过什么作用?或者为学校和班级争过光,甚至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过贡献?
请你就自己的特长.作一番自我展示,说说自己的长处,谈谈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以上四例,都要求写出自己或同学的个性,题目新鲜活泼,也极具个性特色, 2.抒发情感
例15.我站在 地图前
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以下词语供参考:世界、中国、x x省、x x市……然后写——篇500字的文章:
例16.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时常会萌发出许许多多的“渴望”,如渴望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渴望有位好朋友.渴望得到父母师长的关爱或理解,渴望“个性”得到保护和发展等等,请以“我渴望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文章要写出渴望什么,为什么渴望。 例17。题目:我深深感受到了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浯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
例18 ,我想对你说
要求:①补足题目,扣题作文。②说的对象,既可是人,也可是物或其他,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以上四例,有一个特点,全为半命题作文,且有相应的提示,这样有利于考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抒发情感的对象。
3.放飞想象
例19.在生活中,人人都在盼望着。小学时盼望上中学,中学时盼望上大学,大学时盼望……在你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曾有过怎样的盼望呢?在你对未来的畅想中,你又有哪些盼望呢?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20.可以用“发现”为题作文,也可以根据你要写的内容,在“发现”二字的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然后按自拟的题目作文。
例21。爱心,与生命相生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心是负担是无奈……
请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福建省题)
例22.希望,是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是平凡生活中的小小期待。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是补充能源的加油站。希望可以将人引向辉煌.也可以将人诱入歧途:希望.创造了—个个大大小小的故事;希望,蕴蓄着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
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上述四例在启发想象和联想时.运用了恰当的提示语,以帮助考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当然,这些题目也并非必须写成想象的内容,比如21题的“爱心”,写自己对世界上充满爱心生活的向往可以,写向社会、向别人默默奉献爱心的人,也未尝不可, 4.感悟生活
例23.亲爱的同学.今天,当你第一次把自己的准考证摆在这张课桌上时,实际上,不仅表明你魂牵萝绕的中考已正式来临,而且也预示着你的人生已步入一个腾飞的季节。所以,这张小小的纸片。此时此刻,或许会使你感悟到许多深刻哲理;或许会使你触发出许多美丽的联想;或许会使你回忆起许多动人故事……现在,请你在下列文题中任选—题进行写作。
文题:①准考证的联想 ②准考证的启示 ③准考证的故事
例24.同学们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都希望受人尊重,也学着尊重别人。尊重很容易做到;得到帮助时道声谢,,妨碍别人时道句歉;为演出的成功鼓掌,为同学的进步喝彩;一句问候,一声再见……尊重也容易被人忽视:遭人冷落,被人揭短;恶语触怒他人,讥讽同学弱点……总之。尊重别人是—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请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篇作文。
例25.家是什么?足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例26.小敏因多读课外书没多做课外练习而遭到母亲的责备;王军冈捐款100元帮助失学儿童而被有的同学说成是“傻子”;工程队挖开一条刚填上小久的路去铺设煤气管道而引起过往行人的不满。小敏、王军、工程队做得对还是不对?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对与错的问题。清以“对与错”为话题,写—篇文章。
四个题目,涉及中学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涉及面临的中考。这样的题目,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一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
中考作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严格执行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同时,显示了命题者的匠心。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虽然题目为记叙类,也要冠之以“文体不限”的要求,这种做法。说严重点是形式主义;比如,大多数作文都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为什么不能写诗歌?中学时代是想象力联想力十分旺盛的时期,能写成诗写好诗,是应该得高分
的。至于如何阅卷评分,那是命题者和阅卷者探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题目无新意,连续几年有相同的题目出现,虽然不出自一个地区,但是,学生见多了,写多了,也就写不出真情实感了。
中考语文命题有了较大的改革和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相信中考语文命题将会更加科学,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和指导教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